首页

国产sm视频大全视频

时间:2025-05-26 03:13:29 作者:(经济观察)重大项目加速推进 中国扩投资动力充足 浏览量:61989

  中新社北京5月24日电 (记者 刘文文)今年以来,中国多地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,从交通基建到产业升级,从能源开发到民生工程,不仅为扩大投资注入强大动力,更成为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。

  在交通建设领域,湖北省宜昌至兴山高铁高岚河特大桥顺利合龙,广州至湛江高铁文昌隧道顺利贯通,成都至宜宾高铁天府站钢结构全面完工......彰显着中国高铁建设的雄厚实力。进入5月,交通建设持续发力,国道338线中卫至孟家湾段黑山峡黄河特大桥预计本月实现主桥合龙,乌玛高速惠农至石嘴山段即将完成工程整修及交工验收,有望8月通车,为区域经济发展铺就“快车道”。

  产业项目建设亮点纷呈。化工产业方面,内蒙古达拉特旗荣信化工年产80万吨烯烃项目正全面推进,投产后预计每年新增产值近67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将有力推动当地化工产业向高端化、绿色化升级。在新能源领域,四川省首个构网型储能电站——四川阿坝红原雅克光伏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,预计年发电量4.5亿千瓦时,将为当地能源结构优化、绿色发展增添新动力。

  自去年起,中国加快推进“两重”建设(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)重点任务高质量落实,以大手笔“硬投资”夯实发展根基。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,2024年国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7000亿元,2025年已安排近5000亿元,支持沿长江交通基础设施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、高标准农田建设、城市地下管网、“三北”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。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说,一大批“两重”项目开工投产,将在稳定经济运行、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。

  随着重大项目建设“进度条”不断推进,投资增长的“成绩单”持续刷新。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1-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.0%。其中,在“两重”建设推动下,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效应显著增强,同比增长5.8%,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.8个百分点。长城证券宏观经济学家蒋飞预测,二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。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突出,1-4月,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.7%,增速比全部投资高2.7个百分点,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.8个百分点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民间投资成为扩投资的新亮点。数据显示,今年前4个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.2%,其中扣除房地产开发的民间项目投资增长5.8%。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表示,民间项目投资整体平稳增长,离不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一系列措施的落实落细。今年以来,中国通过放宽市场准入、强化融资支持等一系列务实举措,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。在核电等领域,一批民间资本参股项目成功落地,尤其显示出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决心。下一步,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,预计民间投资信心将得到进一步提振。

  有分析认为,当前众多在建重大项目持续推进,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协同共进,预计中国经济的“乘数效应”将进一步释放,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、行稳致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安徽黄山:古村春意浓

2024云南省非公企业100强分析报告》指出,2024年,云南省非公企业100强企业在营业收入稳中有升、入围门槛持续提高的同时,还呈现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制造业比重逐步扩大,创新能力持续提升,创新成果不断涌现,就业贡献稳定增加,企业发展稳步向好,转型升级持续推进,合规制度扎实健全,社会责任意识增强,营商环境不断改善,企业获得感提升等特点。

广东省2024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综合类供需见面会提供3.8万个岗位

上海5月14日电(记者 陈静)中小学创客们有创意、少思路;有创想、少资源;有创造、难转化,怎么解决?“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迫切需要大中小学校交流融通。”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顾红亮14日接受采访时指出,“在小学涵育创新意识、鼓励发明创造,在中学了解科学前沿、解决真实问题,在大学追求突破创造、引领创新创业。”

探第一家店、看第一场秀 “尝鲜”上海尝出消费新活力

中国五矿两项科研项目实现工业应用 科技创新现新突破

霍志静介绍,本届北影节更加突出专业性,助力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各单元的评委会阵容强大,“北京策划·主题论坛”邀请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黄建新担任艺术顾问;电影节期间举办3场电影大师班,本届“天坛奖”评委会主席库斯图里卡大师班主题为“国族史诗与心灵奇迹”,作家余华等嘉宾参加对谈。中国香港导演许鞍华大师班,邀请文晏、戴锦华分别担任对谈嘉宾和主持。著名演员、导演陈冲也将带来一场大师班,邀请冯小刚担任对谈嘉宾,作家许知远担任主持。

国资委: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

“十三五”期间,安徽省铜陵市入选全国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试点;2022年,安徽省合肥、马鞍山、铜陵3市入围国家级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名单;2023年,安徽省梯次推动其他13个市开展省级“无废城市”建设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